10大“史上难就业”专业
2018-04-19 10:55:26 浏览:1366
所谓的冷门专业,从来都是相对而言,有些冷门专业,学好了待遇反而高于某些热门专业。今天给大家推荐的“难就业”的十大专业,虽然是出自一定的数据统计,但上榜的同学也不用着急。
毕竟没有难就业的专业,只有不努力的人。
提起“就业难”,每年都有魔怔般的预测:今年将是史上难毕业季!然后,就会有过来人跳出来说:“专业不是关键,要看自己造化,是人才就有选择权!”
话虽如此,但读什么专业,本专业的人多数都做什么,未来要面对什么,入学前还是要好好了解一下。要是读到大二大三,专业课垮了,第二专业没着落,再来迷迷糊糊地转专业,一切都太晚了。
选专业陷入理想主义的境地,谈就业着了职业剧过度加工的魔。有些专业只是就业数据看起来没那么糟糕,要是加上“对口”的限定项,就通通现形了。
1. 心理学
心理学通常作且只作为辅修专业,是有道理的,因为指望它搞定一切并不现实。学完心理学就洞悉心理体察人性的愿望,大都要破灭
。
即便是知名心理咨询师,也要经过大量实践洗礼才算靠谱。
于是,学了四年心理学,可能还抚慰不了找不到工作的心病。
心理学本科毕业后多数流向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心理咨询和教育机构四大类。
心理学的普及教育仍不成熟,因此教育机构难入,心理咨询门槛又高,这两个方向和科研一样难;更多的心理学毕业生终选择为老板而战,在人力资源岗位中与员工斗法,用学来的专业知识为老板省钱之余,消除劳动纠纷的隐患。
2. 社会学
社会学专业是知名大坑,很多人都解释不清这个专业的来由。毕业生大都只能挤挤公务员、高校、媒体和NGO组织(而且通常会被文史哲等专业杠掉),理想一点的流向智库和市场研究部门,听起来是不是大有高屋建瓴挥斥方遒之感?
他们在亲戚眼中,多数是高级社工,充其量理论知识丰富些而已。
社会学和哲学相仿,容易陷入理论怪圈,而且要么过于宏观注重整体批判,要么过于微观注重个体研究,非常难定位。毕业后建个数据库就能创业的传说,大概只存在于刘强东的创业故事里吧。
3.历史
历史学难就业是结构性的,也是决定性的,这并非一个优秀的历史系毕业生可以改变。无用之用是为大用,那至少是打通人文学科的大牛才能说的话。
历史是“研究过去”的学科,和专注于当下和未来的市场需求何止是不对口,简直背道而驰。
毕业生的方向要么是继续研究,在某一个点无限深入,要么就得彻底跳开“总结过去成败”的学科套路,面对历史研究单位研究生起跳、公务员岗位多数不对口、非党员难进国企事业单位、做文案干不过中文、跨专业考研又对数学头痛的惨痛现实。
4.哲学
空有知识理论、缺乏应用场景,是文科生都容易陷入的困局,也是工作中避讳的习惯,学哲学的尤甚。除了上述缺点,学到后还会陷入一种话语困局:跟比自己学得好的人交流费脑子,跟哲学圈外行说话又无法沟通。
事事追求真理,分分钟变成HR眼里的杠精。什么时候吵赢老板能找到工作,哲学系就能变成热门专业了。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到,哲学专业就业率高,但限定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就业”。
读到博士搞学术当然是成功就业,而普通哲学系毕业生的成功通常要和其他学科产生联系,训练出来的逻辑思维才不至于变成高端屠龙术。
5. 金融学
金融学的纷繁复杂相信各大学子不难脑补。该学科在各大高校均有开设,基本属于大学教育体制内的基础学科。
每年这么多拜在《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门下的学徒,终其四年后会发现只习得皮毛。
毕业之后如不继续深造,想要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出现了。
说起来都挺高大上:“我是XX大学金融系毕业的。”然而,理财顾问、投资顾问、大堂经理可能就是金融本科生直接的就职选择,保险行业也是很多同学的毕业去向。
现实还是赤裸裸的,只有少数人拥有能够宏观调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大脑。很多时候,刚入职的新人都在默默用流于皮毛的金融智商,帮一群门外汉规避风险,投资基金,再顺便卖给他们一份保险。
6.生物科技
2010-2017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生物技术专业只从红牌专业名单中逃过一回(2015年上榜的是兄弟专业: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就业难度不言自明。
高分录取,未来风口,生物专业从来被热切关注,但难负盛名。
生物技术的对口去向是搞科研,而研究岗对个人专业素质和办公实力都要求极高,博士可以考虑,本科生还是算了。
更关键的是,即便学完了基础知识又要与其他专业竞争,微生物方向转角遇见生物制药,动物方向要跟兽医PK,植物方向有一群林学专业的同学等着你,和中文、贸易和计算机等“通庸”情况相仿,而且悲惨程度更甚。
7.法语
法语系的同学,天然自带逼格的光环。被误解程度之深,也要拜一系列国产偶像剧所赐。如果说《亲爱的翻译官》里杨幂饰演法语系毕业生是忠于原著,那《路从今夜白》的女主,法语没说过一句,也硬要法语系学生的人设是怎么回事??
张口闭口都是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四年高端课程里夹杂着各种交换计划,让人不免联想到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塞纳河……这一切都是真的,只要你支付得起留学的费用。
如果没有“天天像高考”般的努力,就难以练就“信达雅”的翻译功力。无法从事高级翻译工作,只能到展会偶尔打打杂。后面对全地球人都会说英语的尴尬就业市场,还想要专业对口的话,除了到第三世界国家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各小企业的外贸跟单员、旅行社的外国人观光团也很需要你。
8.音乐表演系
音乐表演专业不培养歌手。歌手常出自严入严出的流行音乐专业,比如好声音的梁博(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和他的老师权振东(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培养的是乐手、音乐教师(也就是招生简章上面写的“乐队演奏成员和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还有音乐剧演员,通常都是教育和表演行业的绿叶人员。
普罗大众艺术生活里,很难见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身影——至少很难单独见到。
音乐表演专业出来的主战场是教室、工作室和小舞台,成为知名乐手的机会很渺茫。
不过倒是可以凭扎实的乐器基础获得不错收入,比如在一线城市做音乐家教。
这些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大都通过“音乐”而不是“表演”来获取生活费。
9.动画
与隔壁在风口上飞着的游戏行业相比,动画的前景有些尴尬,无论是技术、原画、编导还是销售岗位,都受制于国内并不发达的动画市场,以及其在相关产业中的附庸地位。
中国目前仍缺乏对待动画的正确态度。动画系的毕业生,理想派大多在吃土,现实主义者则可能丧失了初心,忘了当初追逐吉卜力或者皮克斯的梦想,成为玩具厂商的附庸。
国内玩具大厂们并不合理地主导了动画行业,也给了毕业生们一个纠结的就业选择:究竟是投身艰苦的、前途未卜的原创动画领域,还是乖乖为玩具们量身定制宣传片,成为动画界的广告公司呢?
10.物理学
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十分广泛,从弦理论、量子力学、傅里叶变换、薛定谔的猫到德布罗意波,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
那些耐得住寂寞和不怕失败的勇士,可以进入科学院等理论研究所、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名牌大学的物理系和重点实验室。一般的同学,会出现在微电子类公司、光电子类公司、核电公司的技术岗位或者中小学生的物理课堂上。
上述是物理学系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小的本科生,还想对口就业的话,那你多数正在本校保研、物理类专业读研、跨专业读研、出国和暂不就业中,通过掷骰子来估计成功概率。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中大2004级物理基地班的毕业聚会横幅了:他们毕业后卖手机打游戏当电工当码农……有学好物理学的脑子,干哪一行都不难!
中大2004级物理基地班自黑图
今天的评论区肯定会出现 “为什么没有我的专业?”这样的话,但又有哪个专业真的可以说百分百好就业呢?
自己专业的苦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甚至有可能你后从业的并不是你所学的专业。
专业只能说是学到的技能,就业还是得靠自己浑身的本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