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你的孩子也面临高考,再看这篇文章就晚了!”家长必读!
2018-05-12 11:27:07 浏览:1221
高考马上降临,考生和家长们都严阵以待,但是你们知道吗?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他都已经在高考的路上了,只是时间上的长短而已,所以,家长要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系统、正向、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八条法则
1.重视做人的教育
孩子人格的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高考状元中许多人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带来的精神力量。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基本都是:物质条件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生的信念。
2.有温暖、理解和民主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只要要求合理,可以让孩子做决定,
家长的充分理解,会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成就一位优秀的人才。
3.相信孩子,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
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父母就用娇惯他们,而是能自理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做,遇到问题也是在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马上帮他们解决,逐渐锻炼了他们独立做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孩子犯错时,指导和鼓励而不是呵斥和暴力
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应当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当孩子学习出现困难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指导,而不是训斥和打骂孩子。
5.让兴趣成为孩子的老师
优秀的孩子无一例外,学习都是自己学的,不是家长硬逼的。
家长从小就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热爱心理,同时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有意引导孩子进行相关学习。让兴趣成为孩子的老师。
6.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对自己负责
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尽心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问心无愧。不能存有为家长、为老师读书的想法,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了,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7.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大于分数,习惯重于分数,习惯高于分数。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有意识地让他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
说实话,很多时候孩子们成绩不大好,都与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这与家长有直接关系。家长做的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8.家长对孩子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提出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要求,因为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就会放弃自己,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孩子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可能很难判断,需要一些时间,但不说伤害孩子的话,我觉得这一点不难做到。爱他,就尊重他。爱他,就给他成长空间。
九点启示
1.学霸也离不开爱的滋养
几乎所以极其优秀的孩子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足够的宽容,允许不良。足够的坚定,纠正不良。
2.他们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
理科的同学们往往都热衷逻辑与推理,做个生化实验是他们眼中的游戏,而文科同学们都爱阅读、善表达,和不同的人聊天能成为他们的爱好之一。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的习惯源于父母在幼时的启发。
启示:我们无法逼孩子学习,却可以培养孩子对问题的思考。
3.言传身教就是好的教育
启示:对孩子说点什么,不如去做点什么。
4.学会放手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孩子才能不断长大、独立,超越父母。
5.因材施教
启示: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必须针对孩子自身特点,灵活运用。
6.阅读经典,培养语感,扩宽思维
启示: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更是理解人生的途径。
7.题不在多,在于总结
启示:比起死读书、傻做题,善于总结,找到方法,才是获得高分的金钥匙。
8.作息规律,热爱运动
启示:从小培养孩子规律作息,运动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9.比成绩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安徽状元丁雅琦的妈妈说:“只要孩子是善良的、分辨是非的,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比起分数,爸妈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乐、幸福感......
启示:也许这些状元们终不一定能成为人中龙凤,但学生时代养成的思维习惯必将令他们终身受用。譬如独立思考的能力、神采飞扬的自信、破釜沉舟的执着、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在奋斗过程中一刻也不敢停歇的毅力等,高考考验的是孩子的脑,其实更是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