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万,都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为什么魔都的家长这么拼?
2018-07-08 09:12:45 浏览:1408
对于家长们来说,恐怖、不想过的日子就是暑假了吧?旅游、补课、玩玩玩、买买买…...花钱简直花到丧心病狂!
这不,刚放暑假,一篇去年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又开始在家长们的朋友圈里疯传:
文章里说,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学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近期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高管妈妈说,“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别以为这只是个例,随便在微博上搜搜,近吐槽暑期花费多的家长依然不在少数:
有位妈妈就晒出了自己列的暑假清单,总计27797元。
也有妈妈吐槽,“去年暑假,我儿子也报了培训班,一个月时间,每天2个小时,600元/小时,期末考试孩子的英语70多分,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学考,英语40多分,3万多元打了水漂。”
魔都家长的“暑假”账单
既然看了这位高管妈妈的暑假账单,播播老师不妨也来为咱们魔都的家长算一笔账:
夏令营
现在的孩子没参加过几个夏令营,连和小伙伴聊天都没有共同话题,再说了,给孩子增长点见识总没有坏处。这么一想,抓紧报吧!
国内夏令营一般6000元一期,不过,火的还数国外游学,据悉,选择美国、英国游学的家长数量多,费用也比较高,贵的美国NASA太空营夏令营要37800元,这里取个一般的价钱20000吧,平均一下,13000!
旅游
难得的暑假总要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带着孩子旅游不像自己出去玩,吃的住的总要找好一些的。就算是一般的国内游,一家三口5天也要花上将近20000元左右;如果是出国的话,一家三口大概花费40000左右,再平均一下,大概30000吧。
兴趣班/补习班
英文1. 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现在暑期的兴趣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教育机构做不到的,但是不给孩子报上一到两门,又实在感觉像是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根据播播老师保守估计来计算,也要15000!
其他教育费用
放假在家不能总是看电视吧?也要买点课外书充实一下。现在的原装书有的一本就要几百,低龄孩子还需要彩笔、画纸之类的消耗品。
两个月就算1000吧。
玩乐
当然也不能光顾着学习培训,玩总是要玩的:孩子小一些的要带去游乐场,大一些的也要有自己的社交。不说每天都出门吧,偶尔出一趟门两百块钱都是正常,两个月大概需要2000吧。
其他生活费
除了这些额外的花费,平时的衣食住行哪样不是钱?
暑假两个月,每个月就勉强算1000元吧(当然不算本身的房贷车贷之类的啦),那也要花掉2000元!
这么算下来——
13000+30000+15000+1000+2000+2000=63000!!!
63000!!!
一个暑假下来,就要花掉63000!!!
播播老师只好庆幸一下自己没有孩子......
家长究竟为何选择“烧钱式”教育?
其实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花钱的大头集中在参加游学夏令营、旅游以及各类课程班,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送孩子去游学,一定要让孩子参加那么多补习班。让孩子好好在家玩耍一下,休息一下不也是过暑假的一种方式吗?
播播问了也给孩子报过上万块夏令营的家长同样的问题,她说:
“咱们可以算一笔账,大部分家里的小孩其实都很普通,智力就是一般人,各种先天条件是摆在那里的,再怎么开发,可能进步空间都不会特别大了。孩子的努力程度也就那样了,再拼命学,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你勤奋,别的孩子也不懒,也未必能比同龄人高出多少,要想比同龄人高,就得做得越多。”
从她的回答里,我们读出了问题的关键——根源就来自于中产阶层的焦虑:如果不大把花钱,我怎么才能让我的孩子站在教育鄙视链的顶端?
别的家长让孩子去国外游学旅游,他们熟悉哈佛、斯坦福,聊的动画片都是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纵队,我的孩子怎么可以只知道喜羊羊、灰太狼,连飞机都没坐过?!
其实,原本被认为相比平民阶层,更有能力为后代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中产阶层,内部分化非常严重。在一个年收入5万至过百万都被视作中产阶级的国度,即便同为中产子女,童年也是不平等的。
在一个信奉“别人都在努力,你不进步,就是退步”的阶层内部,几乎所有中产家长都在尽自己大能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为出众,更为“高级”,终目标是将后代送进比自己所处的更高一级的“阶层”。
鄙视链下的中国育儿:比较无处不在
走进中产阶级的家庭,便会发现,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们就精心挑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饰、甚至更好的动画片、更好的旅游地……因为各种自愿或不自愿的攀比,中产阶级内部就已经形成了一条条育儿鄙视链。
网上有五张很火的教育鄙视链图片,很多人表面上对其嗤之以鼻,但却身体力行地贯彻它:
正是因为这条无形的链条,中产阶级对待孩子的教育,总是在焦虑的比较中展开:
英语成了区分阶层的一大标准
郑开欣给女儿报的英语补习班,位于市中心。这是一个由外教授课,小班教学、号称纯正美国发音、全浸入式教学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但是这家机构的价格对于郑开欣来说,是有一点吃力的。
真正让郑开欣下决心送女儿进入这个正规培训机构学习英文,是由于一件小事的触动。
一次,她带女儿在朋友开的双语绘本馆看书,一个小女孩跑到另一个小女孩面前问:“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谁知对方回答:“你会说英语吗?如果你说英语,我就和你做朋友。”
“这是我一次意识到,原来英文不仅仅是一项基本技能,而且已经成为孩子之间区分阶层的一大标准。”郑开欣说。回到家,她立刻过滤掉曾经考虑过的几家或便宜、或由中教授课的英语班,直接选择了“顶配”,因为她知道,和与自己同属一个阶层的人交往,才是人类的本能。
学费绝不可以降低!
家住某中产小区的王富贵夫妇,5月初刚刚为3岁的女儿选定了一所每学期(半年)收费近6万元的美式幼儿园。在做决定之前,夫妻二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小区周边5公里内所有幼儿园。
但万万没想到,刚交完一学期学费,王富贵就发现,某幼儿教育APP上正在进行补贴式营销,每学期学费直降1.8万元,再加上其他优惠,仅需3万余元即可被录取。
“降低学费就是降低了生源质量,我的小孩怎么能和他们的小孩在一起玩!”感到被骗的王富贵在与园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愤怒地说。
在他心底,交得起6万学费的家庭,与交3万学费的家庭根本不在一个阶层,他把孩子送进这所幼儿园,本是希望其能够与家庭背景相似的孩子交往做朋友。家庭背景较好的孩子,眼界不论是日常接触的事物还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与普通孩子不太一样。
孩子要比,家长当然也要比
“请各位家长代表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和资源吧。”在大型国企做部门主管的俞奉献,给儿子选择的是区里的某示范级公立幼儿园,开学初,班上老师推荐她和另一位妈妈代表本班担任幼儿园家委会代表。在一次家委会上,幼儿园主任便开门见山地提问。
“我的特长是烘焙,幼儿园组织美食类活动时我可以帮忙”;“我是舞蹈学校毕业的,可以帮着孩子们编舞”;陶艺、插花、钢琴、网球……放眼望去,教室内的十几位家长大多年轻、活波、而且“身怀绝技”,一度令俞奉献怀疑大家是不是在吹牛。
“没有点特长,我都不好意思去开家长会。”俞奉献说,她有时会担心自己让孩子“没面子”,而其他家长似乎也有这样的顾虑,有些甚至真的为此去“自我增值”。同班一位孩子妈妈刚刚报名了高尔夫球培训课,因为已经开始为幼升小做准备的她听说,自己希望让孩子就读的小学开设有高尔夫球课,如果自己提前学会了,不仅可以指导孩子,还可以在高尔夫球课上与老师和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寒门难出贵子,没钱就别掺和?
这些比较与竞争无处不在,没人家长愿意站在鄙视链的底端。
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而富贵家庭的孩子,身后站的,是一个团队。贫富之间的差异、阶级之间的差异,会清晰地投射在孩子身上。”
这话有些过于绝对了,但不可否认,社会的竞争确实日趋激烈,所以播播老师还是能理解教育鄙视链的出现,不过,这种现象是对是错,我说不清楚,也许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说不清楚。
但是,我们也都明白,现在没有资本,想要让孩子取得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真的是很难很难。
南都曾报道,某重点中学,每年高考状元,家庭背景低也是中产。原因很简单,教育是需要投资的。富贵家庭舍得花时间、舍得砸钱,给孩子报效果好的培训班、请专业的家教,寒假暑假带去全球旅行。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一个暑假,就能花掉6万多!
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营养、知识、视野、资源,这些东西,核心就是要烧钱。哪怕有的孩子成绩本身并不突出,但是没关系,家里有办法把他们送出国,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借助一切资源,完成人才的高级定制。
这就是现实,残酷而真实。
我们能做的,除了期待教育将来能有所改革之外,也只能是不断让自己变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