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地理大题标准答案模板,想考高分就靠它了

2019-02-15 14:15:57   浏览:1297

高考地理中,同学们常常会犯的错误就是答不全或是答案不规范,导致无谓失分很多。但其实,如果大家认真钻研标准答案,会发现大题的答案基本都是有模板的,今天长沙克立兹外国语学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地理常考六类大题的模板,希望大家学习之后都能答到点子上,多拿分数!

“原因、措施类”设问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

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

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

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③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影响类”设问

影响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

影响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

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特征类”设问

高考试题中特征类设问的命题形式一般有“描述”某国的地理位置特征、“简述”图中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甲地与乙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比较”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解答特征类设问的一般思路:

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其次,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若题目要求比较两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则应注意审题: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清题目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特征;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清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若题目要求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图文材料体现的特征和设问涉及的特征),二是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最后,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使答案简洁、准确。

“意义类”设问

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其实质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多为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

该类题命题的机制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是“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开放性意义类设问有增加的趋势。

解答意义类试题,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结合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不必生搬硬套。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类”设问

探究类设问即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等特征。

其设问形式一般有“你是否赞同某地发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某地对××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等。

解答探究类设问的一般思路:

首先读题干,审问题;其次读图文信息,获取论据;最后亮明观点,说明理由。理由必须全面(如既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包括地理的优缺点对比)、充分。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