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攻略:高中历史重要考点横向对比背诵—中国近代史

2019-03-27 15:38:41   浏览:1920

中国近代史

47.比较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异同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相同点

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结果都是国共关系破裂

都提到反帝 都采取了战争的革命方式

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不同点

目标不同

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

主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结果不同

最终失败

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团结的对象不同

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手工业者 工人 农民等

前者后者的范围大于前者,不仅包括了前者的团结对象,还团结了地主,海外华侨,知识分子,国内外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个人 组织和党派

合作方式

采取党内合作

采取了党外合作

军队问题

共产党没有掌握武装

共产党拥有了自己的军队

4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存在的不同性质的政权

名称

性质

活动

陕甘宁边区政府

抗日民主政权

与国民党合作,坚持抗战,打击消灭大量日伪军;反击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建设根据地;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国民政府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与中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战初期积极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政策发生转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汪伪国民政府

汉奸政权

卖国投降,是日本侵华的工具

伪“满洲国”

卖国傀儡政权

是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代理工具,统治、压榨东北人民

49.中国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不同点

领导不同

以地主阶级为领导

以无产和资产阶级为领导

目的不同

帝国主义的扩张

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

战场不同

以海洋为主战场

以陆地为主战场

结果不用

中国失败

中国胜利

意义不同

封建自救战争

民族自卫战争

影响不同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为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奠定基础

相同点

元凶相同

都由日本军国主义挑起

路线相同

都由朝鲜作跳板进军中国

实力相同

都是日强中弱的情况下进行

结果不同

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战争领导

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民众动员

清政府镇压民众的抗日激情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

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有机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启示

“兵民是胜利之本”,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广泛深入地发动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要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动员起来,就需要有一个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阶级、先进政党,实行符合人民要求的路线和政策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50.比较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相同点

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参加了

都是为了讨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问题

都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不同点

代表的范围

更具有广泛性和进步性

主要内容

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建立新中国的问题

结果

协议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而化为泡影

协议都付诸实施,建立了新中国

51.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比较

时间

背景

内容

结果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底到1945年10月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美帝国主义推行“扶蒋反共”的全球战略

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随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而被撕毁

北平谈判

1949年4月

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被消灭,蒋介石被迫退居幕后指挥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52.苏俄与中国革命胜利后采取的经济政策的比较

国家

经济政策

区别与联系

苏俄(苏联)

十月革命后,把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由工人监督。后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进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践。不久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恢复发展经济。后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是照搬了苏俄的做法,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处理资本主义经济上,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区别: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方面,苏俄虽然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部分恢复资本主义,但其基本的做法是没收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中国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并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使经济得到恢复;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3.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的比较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从背景和原因来看

1953-1956年底,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当时我国经过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新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党和人民面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任务,需要把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同时,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个体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我党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1958年,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过程和内容看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程实现;其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一哄而起的,其核心内容是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其显著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范围内,贫富拉平,甚至实行平均主义供给制,刮“共产风”。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它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实现政社合一。因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无自主权,无生产责任制,分配平均化,严重地脱离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了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54.过渡时期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比较

1953年过渡时期路线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历史条件不同

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经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

侧重点不同

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影响不同

全国各行各业大力职员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下一些问题

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

认识

①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规律,尤其是依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定经济政策;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应当依据生产力水平来确定

55.延安整风运动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

延安整风运动

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

在内容上都有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宗派主义是实现思想统一的组织上的保证

都解决了重大问题,在历史上起了积极思想教育作用

不同点

党所处地位

是在野党

是执政党

目的不同

为了彻底肃清左倾错误的流毒,为抗战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为了教会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侧重点不同

把反主观主义放在第一位,因为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为主观主义所统治,党内反复出现右倾和左倾错误,从思想根源上说是主观主义

侧重于反对官僚主义,这是因为中共已成为执政党

最终结局不同

基本成功

前期成功,后期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离

56.反右倾斗争和反右派斗争的比较

类别

时间

起因

范围

评价

后果

1957年

整风运动中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制度进攻

党内外

反右派是必要的,扩大化是错误的

定右派性质为敌我矛盾。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1959年

彭德怀等向党提出改进意见

党内

完全错误

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使“左”倾错误继续发展,进而成为造成经济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57.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时间

标志

背景

影响

1927年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危机;三大起义失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使革命走向成功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国民经济有待恢复和发展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8.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时间

伟人

表现

影响

1911年

孙中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49年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78年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比较

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展后果迥异

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