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几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竟然惊人地相似
2019-08-30 15:24:33 浏览:1133
言传身教胜于一切
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在模仿着父母的所作所为。
父母有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行为习惯;
而如果父母爱看书,孩子就不可能只爱玩游戏,拒绝看书学习。
就像安徽状元董吉洋说: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也发现了,但是他们不多说什么,而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
我看到他们都在看书,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了。”
是的,有父母做榜样,做引导,孩子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学习呢?
所以,父母与其教育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不如先成就自己。用真切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有太多的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爱包办代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承担不了这么多的压力,离不开父母的庇护。
那些所谓的高考状元,其实也都是从小被父母逼着独立长大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从来不帮忙。
一位清华学霸就说:“感谢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避,而是先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真正懂得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懂得了什么才是自由而有意义的爱。
只有这种爱,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成长。
真实体验远大于想象
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说:“这个挺好的,对你有帮助。”“这个课程对你将来有好处,必须要上。”
却很少主动的先去让孩子体验其中的好。
像是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就说:
“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有感而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真实体验更容易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所以父母更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样他才能更加的享受学习,爱上学习。
阅读经典书籍,扩宽思维方式
每一本经典著作中,都蕴含了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大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看法,阅读其中,则让人的思维认知变得丰富而饱满。
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孙婧妍说:
“书读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当然,从小的阅读习惯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引导。
从小,我妈妈就非常爱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对于阅读的喜欢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孩子对于阅读的习惯不是天生而就,而更多是需要后天父母的引导。
所以想要有个出口成章,聪颖无比的孩子,不如就多陪孩子看看书,潜移默化的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吧。
因材施教,发现优劣势
教育讲究方法,同样讲究孩子。
不少的父母在看到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时,就会习惯于用在孩子身上,却很少考虑自家的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方式。
或者从不去真正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优劣势,就盲目地去采取教育。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变本加厉的毁掉一个本该优秀的孩子。
反而像那些懂得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父母,或者懂得孩子的缺点,不去触碰雷区的,往往是最懂得教育的父母。
广东状元张恒说:
“我从小比较自信好强,有时还会自满。
爸爸好像深知这一点,所以我每次取得一点成绩时,爸爸除了给与肯定和鼓励外,还会更多的泼点冷水,提醒我下漏洞。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批评式’教育。虽然说这种方式不好,但我觉得比较适合我。”
所以,有时候不是父母教育的方式不好,而是不太适合自家孩子而已。
好的家庭教育总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处事方式、道德修养以及思维方式,最终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一个成才的孩子,首先请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