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满分300分, 为何你考不到200+?看完瞬间明白了~
2019-11-14 14:15:52 浏览:1444
长沙克立兹外国语学校
开办精品小班和个性化的高考文化培训学校
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民办高复培训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专人负责、跟踪管理和梦想导师的学校
封闭式、独立式、园林式、准军事化管理的高考文化补习学校
首先,关于文综,下面这些真相你知道吗?
文综满分300分,学生高考平均分只有165分
文综不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大“拼盘”,学科之间要融会贯通
多看高考真题,模拟考试分数不必太在意
先考大家一道往年的高考题,题目如下:
2012年美国大豆减产,是什么自然灾害导致的?
美国大豆的成熟期在七八月,七八月有什么灾害?一般来说是旱灾。当年的美国,就是遭遇了大旱灾,造成大豆减产。
知道很多有关灾害的知识,算是学得不错,可是为什么答不好题呢?因为太脱离生活实际,不知道大豆成熟季节,不关注社会热点新闻。
这也是为何文综满分300分,学生高考平均分只有165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文综要考高分,就要做到两个方面:一要关注社会生活,二要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01.答题要多角度,有高度
以一道历史题为例: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铁犁耕种,当代人用机械农耕,请说一说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一个学生回答: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种答案,也就是165分的平均水平。应该先提取信息,这道题的关键词是“生产力”,大家都知道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者。这道题应该这样回答:第一,说明了从古到今,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第二,说明了劳动者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高考考的是发散性思维,只有思维打开了,答题才能全面,才能不失分。
02.命题方向:与生活结合,与热点结合
2011年的高考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何特点?对现在干部考核有何影响?
2012年的高考题:红绿灯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对现实生活有哪些启示?
2013年的高考题:概括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特点。
2017年的高考题: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从以上试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文综考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
这提醒大家,要学会取舍,不要见题就做,高考题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对一个知识点,多角度进行考查。学生平时在做题时遇到那些考四五个知识点的题,完全可以放弃不做,因为其已经偏离了高考的轨道。因此,学生平时要多看真题,对模拟考试的分数不必过分在意。
03.数学思维融进文综考试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同学们要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回答文综试题。文综考试最忌“八股式”答题,即脱离材料,照搬教材,硬套原理。对于材料试题,要学会提取信息、整合语言。
例如这道题: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大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增大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两点成线,三点成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找到三个关键点:政府、民生、财政。这道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回答:政府和财政之间的关系,政府和民生之间的关系,财政和民生之间的关系。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把财政和民生之间的关系忽略了。
在回答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后,还要整合提升一下: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如果学生这样答题,不得高分都难。
04.探究题:找原因亮观点谈看法
还是拿题说事儿。如下题: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感觉有点儿蒙,不知道从哪儿找切入口。这时就要学会三步走:找原因,亮观点,谈看法。
找原因:中国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增加了;不少人有攀比心理,看到别人买,自己也买。
亮观点:短期内,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好处,从长远看,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利。
谈看法: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人们应学会理性消费、务实消费。
有理不在话多,高考评卷是按点给分的,而不是看谁写的字多,分数就给得多。因此,在答题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05.文综失分巧应对
(1) 基础知识成为高考的第一依据——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夯实基础成为日常学习的首要任务。
(2) 材料题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因素——引进材料是成绩提升的突破口。
(3) 大政方针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热点不熟是学生失分的又一因素——时政教育成为巩固得分的延伸。
(4) 考查能力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功能——思维不活跃是学生获不了高分的关键原因——培养能力成为文科学生的重点课题。
河北高分考生:袁嘉玮
A.在课堂上紧随老师思路,课下及时对知识总结、梳理。
B.每次考试后,还会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会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C.针对主观题失分现象,他坚持每天做一道主观题,再请老师帮忙批改,仔细揣摩出题人的思路和考查范围,每道题都力求完美。
D.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根据近期学习的内容,主动总结反思,预先判断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题型和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这也是他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表现。
A.第一就是把握好课堂,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第二是不大量刷题,跟着老师走,老师的经验都很丰富,相信老师就很稳妥;第三就是,学文科很重要的是懂得反思、懂得去体会,而且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巩固基础知识,去背诵。
B.“今日事必须今日毕。”每天醒来几乎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份清单,罗列出一天内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并督促自己一一实现。
这份极强的执行力,放在书本知识上同样奏效。每一个知识点对她而言,已经串联成了知识网络。
每一次考核与复习都是对网络重新扫描——但凡搜索到任何漏洞,她会第一时间加以弥补,从来不会视而不见。“从这个方面看来,我在学习上是没有拖延症的。
C.对于很多同学感觉有些枯燥的政治,马宁妍特别喜欢挖掘背后的联系,并进行逻辑推理,这让她学习得如鱼得水;而在地理、历史学科,马宁妍则是带着兴趣,融入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我常说自己是个吃货,又是个背包族。地理和历史,对我来说就是提前做旅行功课。抱着这样的态度,能没有兴趣学习吗?”
重庆高分考生:刘楠枫
A.专门准备了一个“文综套路本”,在上面自己总结错题的原因,从不同角度罗列出一些知识体系提纲、答题模式套路等。
B.喜欢随身带许多小笔记本和一副耳机。他会有计划地把自己想做的事、忘记的知识点和错题、经典题型、模拟答题练习等内容,分类抄写在不同颜色、方便携带的小本子上。
遇见烦心事,或者压力大、想换换脑,他会找一个自由的时间,戴上耳机一边听歌,一边做题。
历史
高考历史是一门颇费力气的学科,包含了高中三年的课本,纵横上下数千年,涉及事件、人物繁多,记得住人名,又不记得干过什么,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提高的方法只有将历史事件串成线,中国近现代史从何时开始,中间经历了什么,以什么结束;中国古代史以哪个朝代开始,到哪个朝代结束;世界近现代史的每个阶段都发生了什么。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本来就难,而且占分又高,应为复习的重点。然后以年代为线索,联系中外,看看在同一天,中国和外国各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以此加深记忆。
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串成线之后,还要去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意义,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去考察,看看每个大事件对历史的意义何在。
做好以上内容之后,就要多看、多背。
另外,在复习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课本中的小字、注解也是揭示历史事件意义的重要材料,这些不需要背下来,但要做到起码有印象,因为高考有时候就是考到这些细节,很有可能问题会从课文正文中出,答案却是取材自小字和注释部分。
政治
政治的模式化痕迹很重,所以把握好答题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模式和技巧是重点。在基础知识熟络的情况下,要多研究一下拿分点和答题模式:
经济常识部分:弄清几个重点的主体,如国家、政府、公民、银行等,按照主体的性质与地位,它们各有什么行为,起到哪些作用等,一般在答题的时候,都要从这些主体出发去探讨应该怎么做。
哲学常识部分:要分清唯物论,辩证法,并且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结合时事热点,思考这些热点对应什么哲学知识。
政治常识部分:和经济常识一样,按照主体、行为、结果的思路答题,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各个主体出发思考一下,可以防止主体遗漏扣分。
最后,不妨总结答题套路和一些“万能用语”,多翻翻真题的标准答案,你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答题模式。
平时考试的答案也要分析,可以自备一个小本子,碰到什么万能用语就记下来,一再总结提炼。要知道,一个标准规范的答题模式,是很能减轻改卷老师的阅卷负担的——为阅卷老师“着想”,他们当然也会为你“着想”。
地理
如果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那么地理就是文科中的理科,它需要你用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有很多图表结合分析题和运算题,表述题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课本里并没有明确列出一些常用公式和规律,这需要靠课后好好研究参考书和注意老师总结的规律。
我认为,画图是一个能强化地理知识的方法,我曾把课本(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地理书,地图册)里的图都默画一遍,班上最强的地理高手甚至能画出世界地图,标出港口、洋流、高低压地区、大洲大洋分界线、地震版块、世界大河,甚至还有温度带、植物带、动物带划分等。如果你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不拿高分,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