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的学习重点各是什么? 如何提高自控力?
2019-12-02 16:57:03 浏览:1398
高中三年,大家要面临诸多选择和挑战,比如选择选考科目,选择是否参加三一、自招,学习诸多学科,面对各类考试。那么:
高一、高二、高三的重点各是什么?
如何提高自控能力?
如何塑造平和的心态?
高一时全部功课开课,我们在各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遨游,试图寻找到自己兴趣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选考科目。可以说,这是我们人生中面临着的第一个重大抉择。
小编有话说:高一是认识自己、奠定基础的一年。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并非是停留在功利层面,即为了考高分,考名校,而是为了认识自己,增长知识,探索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找寻兴趣所在,并以此作为选择选考科目的依据,更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如此一来,何愁成绩不好。
高二时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精力分配——是努力拿到各门学考科目的A;还是将精力灌注于最终将计入高考总分的三门选考;抑或早早地开始为最终的语数英做准备,毕竟它们分值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拉分科目……一切的一切,都值得认真思考、选择。
小编有话说:高中三年里,高二承上启下,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将学习到许多核心的高中知识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考试状态也将在这一年形成。因此在高二,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学习重点是在学考等级,还是选考科目,抑或是语数英三门,量身制定学习计划,培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高三是冲刺的一年,如何才能保持高一高二已经优秀的学习状态,直到笑着走出高考考场甚至是三位一体的面试教室?抑或如何逆转乾坤,补齐前些年自己留下的学习漏洞?不同同学会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小编有话说:高三的一年诠释着什么是在高考前,一切都来得及。成绩优秀的同学应该查缺补漏,继续巩固和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成绩不太理想同学更应明白在这一年里只要加倍努力,不以“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而是以“100%掌握”的要求来理顺知识点,为时未晚。
1.自控
首先,我认为自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高中,部分同学们可能会没有特别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一些老师对于同学们的学习任务会有非常详尽的计划与安排,在完成这些任务以后便不再有多余的时间,或者,同学们可能认为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己就已经足够优秀;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不再有人整日关注你的学习与生活,所有的计划任务都会落在你自己的身上。与其等到大学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如早日将其提上日程。更何况,自控对于同学们在高中的excellence也同样重要。
我认识的成绩拔尖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着近乎偏执的计划与安排,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道人生信条。
我相信现在同学们已经对自己的目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也有着足够的了解,知道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成绩。所以,剩下最欠缺的能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它能够帮助你纠正你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带领你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2.平和
平和,指的是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
如果前次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么要保持谦和的心态,不为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导致下一次的失足;如果第一次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不因为自己暂时的失败而大失所望,调整心态,重振旗鼓,继续为第二次奋斗就更加重要。
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来看,考试时的心态也非常关键。假如考试简单,不能为胜利的错觉迷惑,试卷字里行间很可能存在大量的陷阱;假如试卷难度较大,保持淡定的态度来处理题目可能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了,因为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乱了阵脚,无法发挥出他们的水平。
3.构建自我
以上两条比较具体、实际,接下来我想提出的是更加形而上的建议——构建属于一个属于自己的mind identity. 如同一个组织需要有独特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我们每个人也同样需要对自己进行这样的规划,才能够使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好更远。
“使命”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价值观”决定了你的是非观,决定了你做事的态度;“愿景”指的则是你的人生目标,希望向哪里走去。这些并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并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的重大决策。高中和大学都是人生观建立的关键时期,而相较之下,高中时培养形成的思维更加根本,特别是其中有的决策涉及大学以及专业选择,它们很可能决定你一生的走向。对于资历并不丰富的高中生而言,能够做的就是扩展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简要来说,就是多看、多听、多思考。对于你们来说,语文英语课上教授的知识、做过的考题,都可以用来建构你们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若具有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可以读一读近现代深刻的文学类书籍。前人的智慧能够帮助你,使你能够少走许多弯路。但是要注意,阅读不能够过于单调。不可因自己的兴趣专于一处,而不再尝试别的领域,谓之不可听信一家之言。阅读后,不能不思考。若只阅读而不思考,那他人的知识永远无法转化为你自己的财富。只有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