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距离越来越近,我却学不进去了,怎么办?
2020-05-12 09:28:02 浏览:880
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同学学习效率开始下降,有时甚至是“刀枪不入”。什么也装不进去,什么要点都记不住,做了题后回想做了什么也是模糊不清,心里很是着急。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饱和”现象。
“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一些优秀学生也说:也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学不进去了。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
“心理饱和”不是说备考已经尽善尽美了,尽如人意了,高考再给几个月的时间也会有复习内容安排的。“心理饱和”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产生在临考之前,运动员的训练、特别是大赛前的训练也经常出现“心理饱和”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再去研究细节动作,再去矫正一些技巧偏差,运动员也会产生“心理饱和”现象。
01
学生如何克服
如何克服“心理饱和”现象?提几条建议供家长和考生参考。
第一,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娱乐、锻炼、散步时间。
学习效率、质量与时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疲劳战术的效率肯定是低的。临近高考,状态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休整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饱和的最有效方法。
第二,学习形式要有变化。
许多考生就是做题,越做“心理饱和”现象就越严重,其实备考越是临近高考就越要回归课本,因此不妨少做一点题,多看看《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多看看课本,改变一下方式。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三,“心理饱和”现象在各学科上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凡是反应比较重的学科可以暂时少安排时间,反应比较轻的学科就多安排一些时间。
第四,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备考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第五、改变学习环境。
大脑喜欢空气清新,卫生整洁的环境。考前不要长时间呆在室内,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到户外环境好的校园、公园,开阔的地方。
总之,考生要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要和自己较劲,要豁达、从容,这样,学什么都会有收获。
其实,高考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更多是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和深入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考的最后时间里,需要做的就是能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尽全力取得好成绩!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一种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准备,沉着应对中高考!
每个人都想当自己的盖世英雄,可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战争。想要在现在这个社会当英雄,最好的办法就是决胜中高考,把考场当战场!
02
家长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
孩子在努力,家长该怎么助孩子一臂之力呢?其实,越接近中高考,孩子们越会逐渐暴露出许多身心上的问题,家长最需要做的,便是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走出困境。
下面是一位中高考家长的陪读经验,在最后的两个多月里,你一定会用得着!
写给中、高考考生的家长们:
四年前我的孩子参加了中考,一年前我又成为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的高三学生家长,陪孩子渡过了高考。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楚记得那时的心情:每天仔细地操持着一日三餐,作息的节奏完全跟随着孩子,从不主动去问他模考成绩,内心却不断盼望他告诉我一个好息,一有空闲就默默估算他的各科成绩,然后一科一科加起来,算算总分,想想可以报考哪所学校……
日子一天天过去。越临近考试,越将考试那两天的日程“放大”,几点起床?准备什么早餐?出门走哪条路不会堵车?中午吃饭和休息,不能到外面吃,千万别生病,文具都带齐……,不要出意外!
不是我们做家长的心理素质差,我们只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出状况,那样我们会怨恨自己,一辈子难受自责。
作为心理老师,也是考生家长,我把考试前家长的心理调整大概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二次考试发挥失常,同学们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一考中又出现失误。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因此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
学生有哪些压力?
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他。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的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孩子越疲沓?
基本上我遇到的每个学生都反映他们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请家长首先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
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的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就是说这时候的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休息。我们的一名高三学生,有一次在课间织毛线,原来,当我告诉他们减压的一个办法是做做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编织,她说这么做的确感觉好一些。
如何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
一些基础差的孩子这个时候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实际上,最后的冲刺对高考考生可能改变不大,但对中考考生,由于初中的知识点相对简单,我们的确看到有一些同学就是靠最后冲刺大幅提高中考成绩的。“临阵磨枪,又快又光!”学校老师不能这样教育学生,我们做家长的要这么给孩子打气。
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的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
考试期间吃什么、穿什么?
吃、穿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注意,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旧衣服。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孩子更放松。
考试期间孩子失眠怎么办?
有一个年轻老师跟我讲她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惨痛经历: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结果被她妈妈发现了。她妈妈非常生气,不停地数落晚上不睡明天将如何晕头涨脑、考不好试等等。最后她妈妈整晚一直守在她旁边等她睡着。结果,她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也真的是昏昏沉沉,那一年的高考失利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
考试期间孩子生病怎么办?
一般说来,只要孩子不是那种病得不能坐下来拿笔写字,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思考。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
因此,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他这样的信念,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
教会孩子及时处理不利的考场环境
几年前我孩子参加中考,一名监考老师坐在他旁边,不断地翻看他的卷子。回来后他懊恼地说:“有一道题没看着”。我非常后悔没有早点告诉他,那个老师的行为是违反考场规定的,孩子本可以及时提出意见及时投诉!
一般来说,高考各考场对监考老师的要求相对严格,但中考各个考点的要求参差不齐。早点告诉孩子,考场上无论是什么影响到自己答题,都要及早举手向监考老师提出。
考试当天中午,如何帮孩子放松?
许多同学上午考试回来,兴奋的没法午休。家长们看着急在心里又不知怎样劝孩子平静下来。这时可以这么说:“躺一会儿,不必非得睡着,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下,等会我叫你”。睡眠是不能带着睡眠压力的,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更容易入睡。注意睡眠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入睡后不要超过半小时,在他进入深睡眠以前一定要叫醒他。
头场考试考砸了怎么办?
哪怕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第一场考试考砸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心情。处理不好还会牵连到他后面的考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我们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的那么糟!”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
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他的委屈,他的自责。只有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稍稍好受一些。当然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情绪中,家长可以试着问他“现在怎么办呢?”请放心,绝大部分孩子是理性的,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
考完弱项学科最容易出哪些心理问题?
我见到不少这样的情况,考生考试下来,神色凝重地说:“我好像没涂答题卡?”“记不清是不是在卷子上答的,好像只是在草稿纸上做的?”家长每每听到大惊失色,努力帮助孩子回忆到底涂没涂答题卡。
其实,我们老师在考场监考时,几乎没有发生过交空白答题卡的情况。考场上会来回督促同学们进行检查。个别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安,与他的考试压力有关。是这样,无论哪个人当他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感觉失控甚至完全没法控制时,都很容易产生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举个例子,假如你住的小区连续被盗,人人惶惶不安,你出门离开家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怀疑“我锁好门了吗?”因此,当孩子下考回来告诉你他的担忧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安慰他,帮他尽快调整到下一场的考试中去。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饱和”现象。
“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一些优秀学生也说:也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学不进去了。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
“心理饱和”不是说备考已经尽善尽美了,尽如人意了,高考再给几个月的时间也会有复习内容安排的。“心理饱和”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产生在临考之前,运动员的训练、特别是大赛前的训练也经常出现“心理饱和”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再去研究细节动作,再去矫正一些技巧偏差,运动员也会产生“心理饱和”现象。
01
学生如何克服
如何克服“心理饱和”现象?提几条建议供家长和考生参考。
第一,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娱乐、锻炼、散步时间。
学习效率、质量与时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疲劳战术的效率肯定是低的。临近高考,状态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休整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饱和的最有效方法。
第二,学习形式要有变化。
许多考生就是做题,越做“心理饱和”现象就越严重,其实备考越是临近高考就越要回归课本,因此不妨少做一点题,多看看《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多看看课本,改变一下方式。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三,“心理饱和”现象在各学科上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凡是反应比较重的学科可以暂时少安排时间,反应比较轻的学科就多安排一些时间。
第四,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备考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第五、改变学习环境。
大脑喜欢空气清新,卫生整洁的环境。考前不要长时间呆在室内,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到户外环境好的校园、公园,开阔的地方。
总之,考生要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要和自己较劲,要豁达、从容,这样,学什么都会有收获。
其实,高考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更多是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和深入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考的最后时间里,需要做的就是能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尽全力取得好成绩!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一种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准备,沉着应对中高考!
每个人都想当自己的盖世英雄,可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战争。想要在现在这个社会当英雄,最好的办法就是决胜中高考,把考场当战场!
02
家长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
孩子在努力,家长该怎么助孩子一臂之力呢?其实,越接近中高考,孩子们越会逐渐暴露出许多身心上的问题,家长最需要做的,便是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走出困境。
下面是一位中高考家长的陪读经验,在最后的两个多月里,你一定会用得着!
写给中、高考考生的家长们:
四年前我的孩子参加了中考,一年前我又成为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的高三学生家长,陪孩子渡过了高考。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楚记得那时的心情:每天仔细地操持着一日三餐,作息的节奏完全跟随着孩子,从不主动去问他模考成绩,内心却不断盼望他告诉我一个好息,一有空闲就默默估算他的各科成绩,然后一科一科加起来,算算总分,想想可以报考哪所学校……
日子一天天过去。越临近考试,越将考试那两天的日程“放大”,几点起床?准备什么早餐?出门走哪条路不会堵车?中午吃饭和休息,不能到外面吃,千万别生病,文具都带齐……,不要出意外!
不是我们做家长的心理素质差,我们只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出状况,那样我们会怨恨自己,一辈子难受自责。
作为心理老师,也是考生家长,我把考试前家长的心理调整大概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二次考试发挥失常,同学们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一考中又出现失误。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因此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
学生有哪些压力?
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他。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的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孩子越疲沓?
基本上我遇到的每个学生都反映他们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请家长首先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
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的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就是说这时候的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休息。我们的一名高三学生,有一次在课间织毛线,原来,当我告诉他们减压的一个办法是做做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编织,她说这么做的确感觉好一些。
如何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
一些基础差的孩子这个时候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实际上,最后的冲刺对高考考生可能改变不大,但对中考考生,由于初中的知识点相对简单,我们的确看到有一些同学就是靠最后冲刺大幅提高中考成绩的。“临阵磨枪,又快又光!”学校老师不能这样教育学生,我们做家长的要这么给孩子打气。
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的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
考试期间吃什么、穿什么?
吃、穿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注意,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旧衣服。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孩子更放松。
考试期间孩子失眠怎么办?
有一个年轻老师跟我讲她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惨痛经历: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结果被她妈妈发现了。她妈妈非常生气,不停地数落晚上不睡明天将如何晕头涨脑、考不好试等等。最后她妈妈整晚一直守在她旁边等她睡着。结果,她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也真的是昏昏沉沉,那一年的高考失利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
考试期间孩子生病怎么办?
一般说来,只要孩子不是那种病得不能坐下来拿笔写字,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思考。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
因此,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他这样的信念,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
教会孩子及时处理不利的考场环境
几年前我孩子参加中考,一名监考老师坐在他旁边,不断地翻看他的卷子。回来后他懊恼地说:“有一道题没看着”。我非常后悔没有早点告诉他,那个老师的行为是违反考场规定的,孩子本可以及时提出意见及时投诉!
一般来说,高考各考场对监考老师的要求相对严格,但中考各个考点的要求参差不齐。早点告诉孩子,考场上无论是什么影响到自己答题,都要及早举手向监考老师提出。
考试当天中午,如何帮孩子放松?
许多同学上午考试回来,兴奋的没法午休。家长们看着急在心里又不知怎样劝孩子平静下来。这时可以这么说:“躺一会儿,不必非得睡着,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下,等会我叫你”。睡眠是不能带着睡眠压力的,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更容易入睡。注意睡眠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入睡后不要超过半小时,在他进入深睡眠以前一定要叫醒他。
头场考试考砸了怎么办?
哪怕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第一场考试考砸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心情。处理不好还会牵连到他后面的考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我们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的那么糟!”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
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他的委屈,他的自责。只有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稍稍好受一些。当然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情绪中,家长可以试着问他“现在怎么办呢?”请放心,绝大部分孩子是理性的,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
考完弱项学科最容易出哪些心理问题?
我见到不少这样的情况,考生考试下来,神色凝重地说:“我好像没涂答题卡?”“记不清是不是在卷子上答的,好像只是在草稿纸上做的?”家长每每听到大惊失色,努力帮助孩子回忆到底涂没涂答题卡。
其实,我们老师在考场监考时,几乎没有发生过交空白答题卡的情况。考场上会来回督促同学们进行检查。个别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安,与他的考试压力有关。是这样,无论哪个人当他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感觉失控甚至完全没法控制时,都很容易产生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举个例子,假如你住的小区连续被盗,人人惶惶不安,你出门离开家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怀疑“我锁好门了吗?”因此,当孩子下考回来告诉你他的担忧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安慰他,帮他尽快调整到下一场的考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