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父母帮助孩子养成天才意识的成功习惯在这里
2018-11-30 17:54:15 浏览:1155
习惯决定命运。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根植于潜意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很深的影响。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成败。良好的习惯是天才走向成功的巨大力量,不良的习惯同样是阻碍天才成功的巨大力量。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天才尽管拥有过人的天赋和伟大的梦想,终却因为一些不好的习惯而失败。比如,对于习惯“睡懒觉”的人来说,早上无论是闹钟还是梦想,几乎都无法叫醒他,使他快速从床上起来投入追求梦想的奋斗中。再比如,对于习惯拖延的人来说,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让他日事日毕,他也总能找出一万零一个理由拖到明天。
所以,父母在激发孩子实现梦想的能量中,绝对不能忽视养成好习惯的力量。如果不能从小就让孩子在日常行为上养成好习惯,在未来漫长的追求梦想的路上,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自身都会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美国著名的牧师威尔・鲍温在2006年夏天的时候,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每一个参与这项运动的人都被要求戴上一个紫色的手环,用来提醒自己“不抱怨”。在此期间,如果发现自己有抱怨的言行,就将紫色手环摘下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果紫色手环在同一只手上持续戴21天,也就是说,参与者连续21天做到“不抱怨”,就算成功了。参加这项运动的人数以百万计,他运用“21天法则”帮助很多人养成了一种新的思维习惯模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根据这个原理,有心理学家指出,人连续重复同一个行为21天以上,就会在下意识产生行为暗示,进而形成新的习惯。如果连续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21天法则”。
根据“21天法则”,可以将习惯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
(1)一阶段:1~7天,新习惯适应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新习惯刚刚有所了解,由于旧习惯的阻得,虽然人们表面上接纳并开始尝试做出改变,但在内心并没有真正想要改变。所以,这个阶段,人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改变,并且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即使如此,人们还是经常要面对旧习惯不时冒出来,让他又回到从前的尴尬。从潜意识的角度来说,新习惯在这个阶段正在努力将旧习惯清除出去,所以人们经常会感到很纠结,很不自然。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艰难的一个阶段。他们会因为无法适应这种纠结和不自然而想要放弃改变。这个时候,父母就要通过利用一些奖励和惩罚措施来帮助孩子适应,并且坚持下去。
在这个阶段,父母重要的角色就是监督和鼓励。尤其是“前三天”,是孩子从旧习惯向新习惯迈出的一步,极其重要。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喜欢拖拉,一天可能在父母要求下准时完成了,结果第二天因为父母放松了要求又拖拉起来。那一天的努力就完全白费了。所以,在培训习惯的1~7天内,父母必须严格要求孩子,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有任何松懈。
此外,在激励措施的设计上,父母也要注意,好是奖有罚。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尽可能地和孩子商量确定,不要自作主张。否则,你设定的奖励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俺就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同时,对于有可能使孩子养成坏习惯的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比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就不适合作为奖励。
(2)第二阶段:7~21天,新习惯成期
经过一周的坚持,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人们对新习惯已经很适应了,在行为上会感觉比较自然、舒服。从潜意识角度来说,这个时候,新习惯已经占了上风,并且对潜意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人们在行为上已经由被动转为主动,能有意识地对旧习惯加以改变,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接近新习惯。但是,因为旧习惯的信息还没有完全从潜意识中清除,所以,稍有不慎,还是会突然冒出来。比如一个习惯抱怨的人,想要改掉抱怨的毛病。经过一周的坚持,他已经能够主动克制自己不去抱怨。但是,如果他认为这个时候可以放松警惕,不再刻意提醒自己“不要抱怨”,他很快就会因为受到某件不开心的事的影响而再次抱怨。
对于孩子来说,在这个阶段尤其容易放松警惕,不会刻意按照新习惯来要求自己。因此,父母的监督和陪伴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有些父母在经历了一阶段的紧张和担忧之后,到了这个阶段会对孩子的“自觉”感到很欣慰,甚至觉得孩子已经成功发生了改变,从而不再监督孩子,结果导致前功尽弃。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首要任务是陪伴,其次是监督。父母通过陪伴来留意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想办法让孩子从新习惯中感受到喜悦,激发出坚持改变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绝对不能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和孩子发牌气,甚至责骂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改变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鼓励孩子,切不可用急躁甚至气急败坏的情绪批评孩子。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对新习惯刚刚建立的信心和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要知道,在改变过程中出现坏习惯的反复,并不是孩子不够努力或者刻意为之,而是因为坏习惯在孩子潜意识中过于顽固。事实上,这种反复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是一种打击,尤其是当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做出了改变的时候。所以,此时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鼓励。
(3)第三阶段:21~90天,新习惯稳定期
在坚持了21天之后,新习惯已经成功将旧习惯从潜意识中清除,并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在这个阶段,新习惯几平已经融入人们的言行之中。人们会在不经意之间,就自然而然地利用新习惯来说话、做事,而不会有任何不适感。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新习惯已经成为人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再也不需要刻意地提醒、要求,而是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自然了。
到了这个阶段,父母也要像孩子一样自然地对待他的新习惯,而不必刻意地监督、鼓励。比如,孩子以前早上总是赖床,经过21天的改变之后,已经能够做到每天6点钟准时起床。甚至不需要闹钟,他都能够在6点钟醒来,并且立即起床。对于孩子来说,这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他渴了就会去倒水喝那样自然。他根本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要,更没有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做的。但是,父母却在孩子6点钟准时起床的时候,满脸惊喜地夸赞道:“宝贝,你真棒!今天居然也没有赖床!”父母的一句话可能就将原本已经被清除掉的“赖床”再一次输入孩子的潜意识中,从而和孩子的新习惯产生对抗。所以,保持“自然”是这个阶段的父母必须做的事。
此外,父母自己必须持之以恒地坚守规则。在培养孩子新习惯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刻意地对自己原来有可能影响孩子改变的一些坏习惯进行隐藏或者改变,尽可能地去遵守自己为孩子建立的规则。但是,当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有些父母就会变得懒散,觉得自己不必那么辛苦地“装”了,变得我行我素。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关掉电视机,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而当他觉得孩子已经能够自觉地在写作业的时候,他就不再那么严格要求自己。当孩子在房间里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客厅里看电视。父母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不仅会使“旧习惯”再次被输入孩子的潜意识 ,还会让孩子觉得“既然你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从而再次养成不好的习惯。
所以,父母在利用“21天法则”培养孩子天才意识的良好习惯时,除了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陪伴中不断地鼓励孩子,还要始终如一地和孩子一起坚持。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躁更不能中途懈怠,同时还必须比孩子更加坚韧不拔。唯有如此,才能将天才意识的成功习惯彻底输入孩子的潜意识,并终成就孩子的未来。